剛開始做手工皂時,可能會先找到一個手工皂配方,配方寫多少我們就加多少。
有時候遇到缺少某種油的時候,就會需要修改配方,這時候就需要知道到底需要多少油? 多少鹼? 多少水?
前兩個問題可以參考以下兩篇文章:
而「需要多少水?」也曾困擾我許久,因為查找五種資料大概會有五種不同的水量。
解答這個問題之前,先了解「為什麼手工皂製作時需要加水?」
為什麼製作手工皂時需要加水?
手工皂製造即為讓油與鹼發生皂化反應,皂化反應是「油脂+鹼→肥皂+甘油」的反應。看到這邊你可能出現疑惑「皂化反應沒有水,那到底為什麼要加水?」
加水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溶解鹼!
手工皂使用的鹼為氫氧化鈉(NaOH)或氫氧化鉀(KOH),這兩種鹼都是固態物質,需要溶於水中才會發生解離現象,產生氫氧根離子(OH-),皂化反應需要的是氫氧根離子與油脂進行反應。
另一方面,將鹼溶於水後形成均勻的水溶液狀態,可確保皂化反應的均勻性和完整性。
水量多寡對手工皂的影響
1. 調整皂化速度
水量多寡會影響鹼液的濃度,鹼液濃度會影響皂化反應的速度。
當水量較少,鹼的濃度就較高,皂化反應的速度較快,皂液能夠較快速達到trace程度,但也比較容易造成皂液過於濃稠,造成皂液無法均勻的的入模,造成脫模後外觀上的不美觀。若只是不美觀,問題還不算大,比較害怕的是加速trace(簡稱速T)造成成品中有未完全混合的油與鹼液。
水量過多,鹼的濃度較低,皂化反應的速度較慢,會增加打皂的時間。
2. 調整皂的硬度
水量的多寡會影響皂的硬度,水量較少的皂液會比較濃稠,製成的皂會較硬。反之,水量較多的皂液則相對柔軟。
皂體過硬會增加切皂時的難度,而皂體過軟,脫模時會造成皂體與模具有沾黏的狀況。皂體的軟硬度與水量有關,但與油品的配方也有很大的關係,可以參考皂的INS值,INS值為手工皂的硬度指標,可事先預測成皂時,皂體相對的軟硬度。
3. 影響成品的外觀
由於水量會影響trace的速度,進一步影響皂液的濃稠度,適當的水量可以幫助改善皂的質感,使成品更加細膩、光滑。
若是想要做出渲染的效果,皂液不能過於濃稠,否則渲染的線條會較不平滑,所以渲染皂的配方中,水量通常都較高。
怎麼決定需要多少的水?
計算水量的方式,大部分是先計算出所需的鹼量,再將鹼量乘以1.7~2.6,計算後的數字即為水量的多寡。若不清楚鹼量該怎麼算,可以參考這篇文章:【手工皂的鹼量(NaOH.KOH)計算】
不過到底該將鹼量乘以1.7還是2.6,你可以參考你的狀況與目的。
1. 新手打皂:若是新手打皂,建議水量可以設定為鹼量的2.3~2.6倍,可避免trace速度過快,有較充裕的時間攪拌皂液,使皂液能更均勻混合。
2. 油品配方:配方中的軟油過多時,可以降低水量,避免脫模時皂體過軟,造成脫模後皂體變形,影響皂體的外觀。若是硬油比例較高,則可以提升水量,避免皂體過硬造成切皂困難或龜裂的狀況。
3. 渲染皂:製作渲染皂時,為了讓渲染的線條更滑順,會控制trace程度不要太濃稠,水量可以設定為鹼量的2.5倍左右,在操作上會比較順手。
個人喜好將水量設定為鹼量的2~2.2倍,但每款皂與每個人的狀況不同,可以多加嘗試,找到最合適的配方。
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,可以按”Ctrl+D”收藏,也可以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喔!
﹡推薦閱讀
6. 製作手工皂器材清單